产品名称:婴儿心肺复苏及气道梗塞模型,模拟人
产品型号:ZY-CPR140
该产品可进行婴儿海氏急救法操作。模拟人根据婴儿解剖特征和生理特点设计,适用于气管异物阻塞。气管异物常见于婴幼儿,因婴幼儿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,功能不健全,在口中含物说话、哭笑和剧烈活动时,容易将口中含物吸入气管内,引起气管阻塞而导致窒息。
功能特点:
(1)背部排击法:将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的胳臂上,头低于躯干,固定头部,并将其胳膊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,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握部用力排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4-6次,使呼吸道内压骤然升高,有助于松动其异物和排出体外。
(2)胸部手指猛击法:患儿取仰卧位,抱持于急救者手臂弯中,头略低于躯干,急救者用两手指按压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界点一横指处4-6处。必要时可与以上方法交替使用。直到异物排出或患儿失去知觉。
执行标准:美国心脏学会(AHA)2005国际心肺复苏(CPR)&心血管急救(ECC)指南标准。(供用户选择)
主要功能物点:
■ 正常的气道阻塞模拟;
■ 可进行标准的CPR操作: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;
■ 气道贯通时的胸部扩张;
■ 窒息、异物阻塞气道的模拟;
■ 标准婴儿真人比例设计及准确的标准
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后呼吸并不会立即停止,因此不必要重复心肺复苏中A、B两个程序,根据临床实践结果,新版本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将次序从“A —B—C”改为“C—B—A”,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灵活地组合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,进一步增加心肺复苏程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。
现代医学心肺复苏的目标不仅要恢复患者心搏呼吸,还要其脑复苏,而由于影响患者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多,不具有特异性,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程序。本研究中对C—A—B、D—C、C—D程序与 传统的A—B—C—D程序进行比较,结果显示,C—A—B程 序效果,与王学义等研究结果一致,而黄天立等研究结果则显示,C—D程序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较其他程序高。
在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,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,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,较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存活。